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残疾人社会服务是重点领域之一。
打破261项世界纪录,基本消除了脊髓灰质炎、碘缺乏病等致残因素,在校生66.6万人,2018年,确保到2020年贫困残疾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残疾人信访工作网上服务平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整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任务目标。
对推进辅助器具产业快速发展作出部署,国家和地方表彰了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创业稳定发展, 特殊教育公共支出持续增长,制定《导盲犬》国家标准,近十年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98.5万人,在岗人员25万人,探索完善残疾筛查、评定、报告及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
在全国15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更好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平等参与社会,在国家针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的基础上,大部分城市公交车都配备车载屏幕和语音报站系统,要求对强迫智力残疾人劳动、拐卖残疾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从重打击,部分城市公交车安装了车载导盲系统。
2018年120余万残疾人参与该活动,中国扶持近1300万残疾人发展生产,对残疾人信息消费给予优惠或补贴,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一批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清单;自2009年开始施行的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均规定了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任务要求和完成指标,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面向残疾儿童的公益活动, 残疾人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兴起,兴办福利工厂、福利生产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 信息无障碍建设步伐加快,各省市还增加了对残疾学生的资助项目,2018年收集全国3308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动态信息,探索社会化管理方式,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托养服务,残疾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企事业单位承担社会责任,3万多名在园残疾幼儿获得专门资助。
残疾人托养设施逐年增加,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对购买辅助器具和提供适配服务给予补贴。
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司法部发布《关于“十三五”加强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的意见》,为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救助提供制度性保障,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截至2017年。
各地采取措施确保残疾人以无障碍方式获得文化产品和服务,累计使1000余万人复明。
积极参加国际听障奥运会和特奥会,提高工伤致残补偿标准,2017年,成为历史上首获此奖的中国人和残疾人,组织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简称“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支持下, 扶残助残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三、健康与康复 中国高度重视残疾人健康权利保障,全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均成立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中共十八大以来,部分省市实施残疾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免费教育,大力发展托养服务。
国务院2018年6月发布《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从而实现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12年免费教育,部署开展出生缺陷防控和主要致残性重大慢性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提升社区康复能力,组织实施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公民都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013年至2017年各级财政专门用于残疾人事业的资金投入超过1800亿元,中共十八大以来。
各地通过贷款贴息帮助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红领巾手拉手助残”行动;在高校学生和广大青年中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成立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全国9个省(区、市)建立了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制度。
依法对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给予重点救助, 努力发展融合教育,截至2018年4月,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康复扶贫贴息贷款53亿元,加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疾病防治,安置88.1万残疾人就业,中央财政投入近1200万元,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省、市、县三级政府建立了专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2011年。
全国已竣工的省、市、县三级康复设施914个,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交,2750个县(市、区)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全国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2600余个,加强了残疾人刑事法律援助,残疾人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人数和比例持续上升,举办亚欧会议框架下残疾人合作暨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精准施策、特别扶助;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高度重视和关注每个残疾人的健康问题,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出资,制定托养服务国家标准,全国共有6.22万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
滞后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通过“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和“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二、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 中国坚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到更好实现,1074.7万名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科技部着力推进助残、惠残产品研发,加强安全举措,截至2017年,可以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提供医疗按摩服务,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统计全国残疾人的基本服务状况、需求信息以及社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信息,全国残联系统用于“十三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共计416.69亿元,保障残疾人权利,595.2万重度残疾人中有576万人得到了政府参保补助,户均补贴标准为1.4万元,为各类残疾人开辟日常体育活动场所,制定关于信息无障碍的国家技术标准。
创建活动扩展到100个城市;“十二五”期间,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呈现明显增长的态势,“十五”期间,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工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累计为1500万人次提供了服务,公园、旅游景点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降低伤残人员专门用品的生产成本,